大家知道,股票市场是亿万人民拿钱参与的游戏,对同一个新闻,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才有买有卖,才有成交。
管理层出利好,只能改变一些人对后市的判断,包括有些人不那么悲观了,不主动砍仓了。但是,被动清仓这种事情,不是利好政策可以解决的。
当股市持续跌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一些被动性卖盘。比如,雪球结构产品的敲入。
雪球产品敲入价和敲出价,可以理解成打赌的区间。
敲出价是指,如果在对应的观察日,挂钩标的的价格高于敲出价,那么就算做敲出事件,敲出事件一旦发生,产品就结束了,而你就能获得一个约定好的年化收益。
敲入价是指,如果在任何一天,挂钩标的的价格低于敲入价,那么就算做敲入事件发生。敲入事件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你极有可能要承担损失了。
一般来说,当大家对后市走势倾向于认为“温和看涨,大跌可能性不大”的时候,雪球产品就比较好卖。中国A股十几年围绕3000点波动,导致最近几年“雪球结构产品盛行”。
市场上的需求产品,多数挂钩中证500、中证1000、沪深300等指数,假如敲出价格设置103,代表价格上涨达到3%就触发敲出。而且,还往往给到高票息(可以到10%以上)。
问题是。指数涨3%敲出,那是上涨趋势啊!市场一般接得住。而雪球产品要敲入的时候,可以要止损的,市场处于下跌状态,市场本来就买气不足,就会出现对利好不敏感的现象。
2021年8月,监管部门向各券商发文,提醒券商们强化雪球产品风险管控。文件其中提到,目前,部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其他销售渠道在销售底层资产为雪球产品的资管产品时,存在销售人员未对投资者可能承担的市场下跌风险进行充分提示、片面强调“高收益”、“稳赚不赔”的情况,容易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该类资管产品,出现亏损时引发纠纷。
2021年9月,雪球产品迎来了重磅监管,券商资管“纯雪球产品”被叫停。
不过,信托系的雪球产品最终也不是“安然无恙”。2022年1月5日,据证券时报报道,部分涉及衍生品业务的信托公司(主要是雪球类)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暂停涉及雪球类券商收益凭证产品的发行。
两年以后的今天,雪球产品可能没多少了。但是,就没有类似雪球的产品吗?
股友说,在2021年,大量类雪球产品如安全气囊场外期权的出现,压注的是市场不会出现大的下行波动率。有的期权甚至是名义本金形式,3倍杠杆。这些品种有越来越热的趋势...
继半夏李蓓之后,睿郡资产合伙人董承非年初也在一次非公开路演上表示有部分仓位持有安全气囊和雪球这类场外衍生品资产。
也就是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永远存在。
还有一种被动性卖盘,是私募产品的清仓线,假如清仓线是0.8元,就A股最近的行情,私募产品亏20%应该是很容易的。
总之,最近市场无力反弹多少跟这些被动性卖盘有关。所以,救市,不仅仅是出利好的问题,还要考虑怎么止住被动性卖盘。证监会连续两周召集金融机构开会,希望尽早找到应对之策。
投顾姓名:蔡英姿;执业编号:A112061309001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