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多赢

本土偏好

发布时间:2019-11-18

一、 什么是本土偏好

本土偏好是指投入者倾向于投入在本土而非海外市场的现象。

二、 投入者本土偏好的原因解析

投入者以全球市场为代价、执着地过分重视其本土市场有一系列的原因。其中一些原因有相当理性的基础,比如让外国投入止步的信息障碍和监管限制。但是,最近几十年的总体全球趋势一直是减轻这些类型的因素。虽然依然存在一些针对外国投入的重大限制,特别是货币危机(它可以规避,但是需要成本),但是这不足以说明本土偏好的全部内容,它仍然在许多国家普遍存在。但是,本土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来源于行为因素。例如,这可能包含熟悉度偏好——优先选择投入者更耳熟能详的资产或“股票名称”,这是因为投入者估出一项可能存在瑕疵的假设,他们认为自己对更亲近的事物有某种信息优势。投入者和解析师倾向于对其本土市场做出相对更为乐观的经济增长假设,这也是潜在本土偏好的例子。

“本土偏好”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很多投入者都知道“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但由于海外潜在的汇率危机以及较为昂贵的交易成本,投入者还是倾向于将大部分资产集中在最熟悉的本地市场。有调查显示,北美投入者的资产中约有75%为北美证券,而欧洲投入者的组合则有六成为欧洲证券,亚洲投入者的本土偏好情结似乎更加严重,亚洲证券在投入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5%。 政府限制资本流动、交易成本、流动性考量、汇率波动、政治危机、信息不足、税率偏高、语言和文化障碍等,都是投入者不愿涉足海外市场的因素,但也有其它因素会对本土偏好产生影响。一项由欧洲学者所作的研究指出,投入者的本土偏好程度与个人特性有关。研究发现,过往投入经验越丰富以及教育程度较高的投入者,本土偏好程度通常越低,资产分散程度则越高。此外,投入行为学的相关理论认为,过度自信的投入者,容易相信对自己所熟悉的资产类别拥有资讯优势,因而本土偏好的程度一般较高。

三、 本土偏好的危机和成本

摩根资产经营管理认为,投入者应当维持理性态度,尽量克服本土偏好。原因是过度集中于本土市场,既会错失机会,也有可能面临较高危机。以MSCI指数过去10年的历史表现为例,中国股市只在其中两年名列榜首,其余年份则以韩国、印度、日本、东盟等市场表现更加出色。因此,将所有资产都集中在中国股市的投入者,就会错失不少获利机会。至于危机方面,A股上证指数过去10年的年率化波幅高达30%,也就是说,虽然A股有机会受惠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但单一的A股投入仍会令投入者面临相当高的危机。与之相比,美国股票、企业高收益债券、新兴市场债券和美国综合债券等资产类别的年率化波幅显著较低,分别为15%、11%、9%和4%。综上所述,虽然本土偏好属于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并非是投入者的最佳策略。投入者应当将视野拓宽到区别地理区域、行业、货币及资产类别寻找机会。

若投入者不合理地偏向于其本土投入市场,则意味着他们不能利用多元化投入的机会实行全球投入。从更具技术性的角度来讲,表现出本土偏好的投入者不会站在高效的前沿,反而可能因此遭遇其投入组合带来的劣等危机调整回报。对于国内投入者而言,可以考虑通过银行系合格境内机构投入者(QDII)产品,在组合中加入美国债券、新兴市场债券、高收益企业债券、商品、房地产投入信托等区别资产类别,既能够分散危机,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幅度,同时又能显著改善组合的危机回报特质。

简介: 李兴,执业编号:A1120619060002 历经了多轮牛市熊市转换,对A股市场具有丰富的认知经验,以及稳定获利的技术能力和心态管理能力。擅长筹码分析,从筹码分布的变化综合分析,发现并跟踪主力的动向,从而精准把握买卖时机。曾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CCTV-证券资讯栏目嘉宾。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由经传多赢李兴(执业证书编号:A1120619060002)整理编辑,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