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周报:宏观视角
中国宏观经济:本周ICHI综合景气指数回落至收缩区间,显示生产活动持续调整。2024年5月第3周,ICHI消费和投资景气指数处于扩张区间,但生产和出口景气指数略有回落。生产活动连续两周下降并跌幅扩大,暗示供给侧正经历阶段性调整。消费方面,假期效应减弱,服务和旅游消费逐渐转向商品消费,整体趋于稳定。出口方面略有回落,需要进一步观察外部环境。 截至2024年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80926亿元,同比下降2.7%。扣除特殊因素后,增长约为2%。中央收入为35250亿元,下降6.2%;地方收入为45676亿元,增长0.1%。税收收入为66938亿元,下降4.9%;非税收入为13988亿元,增长9.4%。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89483亿元,增长3.5%。中央支出为11268亿元,增长10.5%;地方支出为78215亿元,增长2.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也呈下降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20日宣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维持不变,1年期为3.45%,5年期以上为3.95%。自2月份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调25个基点以来,连续3个月保持不变。未来政策性降息的条件逐步形成,存款利率降低等措施为LPR下行提供了空间。同时,一季度中国绿色贷款增速迅猛,创历史新高。截至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投向碳减排项目的贷款占比高达66.8%。各项绿色贷款领域均保持增长态势,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钢铁板材盈利下滑 周报
上周,全国247家钢铁企业的生铁产量微降,但成材产量略有增加。钢铁行业库存方面呈现下降趋势,五大钢材厂库存环比降幅达2.15%,社会钢材库存环比下降2.76%。钢材现货价格上涨,Myspic钢价指数增长0.85%,螺纹和热卷主力期货价格也有所上涨。 钢铁行业盈利方面,Mysteel统计的247家钢企盈利率为54.11%,环比上一周回升2.16个百分点。然而,2024年Q1上市钢企利润合计亏损14亿元,利润率仅为0.61%,亏损面达53.1%。建议投资者关注宝钢股份、华菱钢铁、南钢股份、中信特钢、首钢股份等个股。 在风险方面,仍需关注政策风险、外部风险等因素。整体而言,钢铁行业在产量、库存、价格等方面存在波动,投资需谨慎。
5月财政扩张 国内经济周报
自5月以来,各项高频数据显示局部改善。在生产端,总体态势稍有增强,上游开工率下降幅度已收敛至近六个月的中等水平,而中下游开工率则保持在中等偏高水平。需求端方面,螺纹钢表观消费量同比降幅有所收缩,处于过去半年的中高水平;热卷表观消费量同比已恢复至中等水平;乘用车零售景气度略有减弱,但本周已出现边际回升。至于房地产市场,30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依旧大幅下降,15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降幅有所收窄,二手房挂牌价环比继续下滑。总体而言,流量数据整体平稳,道路货运同比降幅也有所收窄。 4月的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出偏弱的情况。当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8%,支出则同比增长6.1%;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8.2%,支出下降35.9%;整体预算内财政支出同比下降5.3%。在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中,预算内财政支出同比减少2.3%,低于年初设定的增速目标。可以看出,受名义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走势影响,财政收入同样低于目标增速,这是导致财政支出疲弱的内在原因;与去年大量发行国债相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算稳健,但地方债券发行不断减缓,加上政府性基金支出明显下降,都是财政支出偏弱的外部原因。 截至5月,政府开始提速发行债券。高频数据改善主要体现在建筑领域,尽管地产市场表现不佳,政府发债加速仍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有望在5月财政支出强度有所提高。根据4月30日政治局会议的指示,“及早发行并合理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5月国债净融资已达6913亿,较4月的-984亿明显改善;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也有所加速,达到4078亿;城市投资债券净融资为-868亿,与4月持平。展望未来,结合各项债券发行计划,预算内财政支出很可能再次进入扩张区间。在债券市场上,利率债的净供给将增长;而在股市上,基本面因素有望稳定,特别关注中央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
每日清晨新闻报道
本周,美联储降息预期多变,但美股却创下历史新高。在制度变革和科技行业推动下,美股持续上涨,科技成长行业表现优秀,三大指数均创新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市场集体调整,成交额有所增加,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收窄。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调整,但维稳资金、中报改善预期以及政策积极影响,为A股中长期的布局提供了价值。 在银行领域,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导向趋弱,业绩短期承压。但与此同时,贷款利率企稳,负债成本优化成效显现,有望对息差形成支撑。房地产政策利好接连出台,总体有利于银行基本面改善和风险预期修复。我们依然看好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受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且分红比例稳定的国有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二是区位优势显著、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江浙成渝中小行,如常熟银行、江苏银行和成都银行;三是受益政策优化、房地产业务布局相对较多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 总的来说,美股创新高,A股市场有所调整,银行领域持续关注并看好配置价值。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投资者需要及时了解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北交所周报:新号段落地,政策接力转板深改
本报告指出,万达轴承作为920号段第一股启动招股,后市转板、ETF和公募可转债等“深改”政策落地有望催化行情。北交所交易规模扩大,但近三周 北证50等中小盘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科创50、中证1000等中小盘指数下跌,沪深300、上证50等大盘指数整体表现也较差。北交所储备力量壮大,可期待其他“深改”政策落地后催化其市场表现。 目前北交所仍未新增上市股票,但万达轴承已完成申购等待上市。截至5月24日,北交所已有447家IPO申报企业,248家已上市。大多行业呈上涨趋势,有色金属涨幅最大,传媒跌幅最大。国防军工市盈率最高,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行业市值占总市值比例较高。 风险提示包括北交所及新三板政策变动风险和市场需求不足可能影响中小企业盈利能力。总体来看,市场对北交所后市前景乐观,有望在转板、ETF和公募可转债等“深改”政策催化下迎来更好的表现。
6月债市:降准降息或加速发酵
5月份,债市表现出长期和短期利率的分化,信用利差也有所缩小。地产政策、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及新增社融转弱等因素成为了债市价格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利率中枢快速下降后,债市进入了新主线逻辑形成的震荡期。展望6月,债市可能在纠结的震荡市中酝酿出新的主线,随着地产政策和特别国债发行计划等短期影响的逐渐消退,资金状况和货币宽松预期可能成为市场焦点。 六月将关注两大资金面线索。一是手工补息对银行存款流失的持续影响。目前银行负债压力相对可控,而政府债发行压力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市场对于六月是否会有降准降息的预期也在增加。外部压力的缓解、内生需求的提振以及银行负债高成本带来的压力可能会成为降准降息的理由。23日发改委提及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可以看出下半年通过MLF利率的调整来引导LPR的降息可能性较高。 在关注长久期品种的票息价值和潜在资本利得机会的同时,我们根据政策的落地情况,预测6月市场可能会出现整体震荡偏多的情况。即使债市出现短期回调,幅度也可能较小,对应10年和30年国债的上涨潜力也有限。因此,相对于1-3年期利率债,长久期品种可能会提供更多的票息增幅和资本利得机会。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超预期调整。
化工新材料行业光伏材料及生物柴油未来展望
1. 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光伏材料方面,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目的是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会议指出,政府应该发挥好政策作用,优化管理政策,提升技术指标,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打击恶性竞争,确保市场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浙石化光伏料EVA出厂价为1.20万元/吨,较上周上涨56元/吨。 2. 核心观点: 光伏材料方面,建议关注联泓新科、岳阳兴长等企业。生物柴油方面,沙特与中国企业就生物能源投资进行了深入交流,生物柴油和SAF的未来需求潜力值得期待。数据显示,本周国内生物柴油价格为7600元/吨,出口量也在增加。 3.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风险可能存在。值得关注的企业包括卓越新能、海新能科、嘉澳环保、山高环能等。
2024Q1璞泰来业绩:净利润环比上升,新技术加速
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布了营业收入30.34亿,同比下降17.97%,环比下降16.93%;归母净利润4.45亿,同比下降36.64%,环比上升57.35%的数据。Q1净利润环比提升的原因可能在于Q4减值计提较多,Q1减值大幅减少。预计全年负极出货量20万吨,隔膜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亿平。负极、隔膜价格趋于稳定,2024年存货减值计提可能不会太大。 公司硅基负极产能建设正在加速,复合集流体有望率先实现批量出货。公司已设立安徽紫宸,启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建设,并计划逐步投产。在新技术方面,复合集流体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向消费客户产生订单。公司将加快复合铜箔、复合铝箔生产线建设,争取实现复合集流体千万㎡级别批量出货。 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我们下调了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为159.02/204.92/297.14亿元,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为24.75/36.44/53.8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包括行业竞争激烈、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及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
外资持股银行平稳跟踪深度行业变动
上周外资持有银行股比例与前一周持平,截至上周五的持股市值比例为1.69%。在42家银行中,外资上周前十增持的银行依次为宁波、常熟、张家港、瑞丰、平安、厦门、浦发、苏农、杭州、渝农;减持的银行前十依次为苏州、江阴、青岛、上海、紫金、青农、浙商、长沙、无锡、光大。 外资持股银行比例持平于前一周五,截至上周五的持股市值比例为1.69%。在30个申万行业中,银行的持股比例变化排名第15,在上周比较下降了11名。至于国家银行增持方面,宁波、常熟、张家港、瑞丰、平安、厦门、浦发、苏农、杭州、渝农。 在股份行方面,外资微幅增持了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上周有10家城商行获得外资的增持,其中宁波银行、常熟银行和张家港银行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持,而青岛银行和苏州银行则被减持。对于农商行方面,6家获得外资增持,包括常熟银行和张家港银行。江阴银行被减持比例较大。最后需要提示的风险是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或经济波动超出预期。
研究机构早间通讯
每日热点新闻报道了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国常会提出要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则。 川财观点指出上周三大指数回落,北向资金净流入8.35亿元,美联储对通胀数据持观望态度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证监会发布减持管理办法有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建议关注估值合理、财务稳定的方向。 研究报告提出,美国CPI回落,美联储降息路径不明朗,降息难度高,6月维持利率不变,降息可能在9月;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地产政策频出,地产产业链领涨两市;建议关注公用事业、新质生产力、化工等方向,风险提示为企业盈利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波动加剧、系统性风险。
- 1
- 2
- 3
- 4
- 5
- 6
- 2000